来源:了解世界网
杜鹃花
杜鹃花门: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(种子植物) 纲: 双子叶植物纲 目: 杜鹃花目 科: 杜鹃花科 属: 杜鹃花属 种: 杜鹃花 拉丁学名: rhododendron 别称: 映山红、山石榴、山踯躅、红踯躅 分布范围: 亚洲,北美洲,欧洲,大洋洲
杜鹃花,又名映山红,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。其实杜鹃花不仅只是红色,杜鹃花自然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,全球800种,我国就有600多种,云南一省近300种之多。无疑,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,而云南又是其分布中心。
杜鹃花多为高1-10m的灌木和小乔木,亦有高仅几厘米,匍匐于岩石地面的匐行杜鹃、紫背杜鹃,也有高达数丈,繁花万朵的大树杜鹃、巨魁杜鹃。杜鹃的花成顶生伞形花序,由数朵钟状或漏斗状的花朵组成,宛如一个饱满的绣球。叶片多为革质,大如枇杷,小似指甲,尚有一种尖杜鹃,叶片竟长达70多厘米,宽20多厘米;果为蒴果,种子细如尘埃,播种尚须精心管理,方能出土成苗。
杜鹃花在云南生长于海拔800-4500米的高山、中山、低丘和田野,以滇西部高山种类最为丰富,常成密集的杜鹃花灌丛或纯林,竟有连绵一二十公里尽为杜鹃花“花海”的奇观。
杜鹃花的花期依所片气候带和种类而不同,其体态风姿也是多种多样:有的枝叶扶疏,有的千枝百干;有的郁郁葱葱,俊秀挺拔,有的曲若虬龙,苍劲古雅。
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,多姿多彩;更有一花几色的两色杜鹃、黄绿杜鹃、可喜杜鹃、粗柄杜鹃、紫玉盘杜鹃,或带斑带点,或带条带块,粉红的、洋红的、橙黄色的、淡紫色的、黄中带红的、红中带白的、白中带绿的,真是千变万化,无奇不有。有的浓妆艳服,有的淡著缟素,有的丹唇皓齿,有的芬芳沁人,真是各具风姿,仪态万方。
1981年2月,冯国楣等在腾冲县界头公社海拔2400米的高黎贡山原始森林中,找到了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鹃花王。高25米,基径粗达3.07米,树龄在500年以上。
生态习性
我国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,尤以云南、西藏和四川种类最多,为杜鹃花属的世界分布中心。杜鹃花属种类多,习性差异大,但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,喜凉爽、湿润气候,恶酷热干燥。要求富含腐殖质、疏松、湿润及pH值在5.5~6.5之间的酸性土壤。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,耐干旱、瘠薄,土壤pH值在7~8之间也能生长。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,生长不良。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,但不耐曝晒,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,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。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,以春梢为主。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~20℃,气温超过30℃或低于5℃则生长停滞。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,以后随温度上升,花芽逐渐膨大,一般露地栽培在3~5月开花,高海拔地区则晚至7~8月开花。北方在温室栽培。1~2月即可开花。杜鹃花耐修剪,隐芽受刺激后极易萌发,可藉此控制树形,复壮树体。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,所发新梢,当年均能形成花蕾,过晚则影响开花。一般立秋前后萌发的新梢,尚能木质化。若形成新梢太晚,冬季易受冻害。为常绿或落叶灌木。
常见种类
中国常栽培的种类有:毛鹃、夏鹃、西洋鹃、东鹃、春鹃、羊踯躅、迎红杜鹃、马银花、云银杜鹃。
杜鹃花属约有900种,亚洲约产850种。其中,中国约有530种,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区均有分布。新几内亚、马来西亚约有280种,几乎全为附生型 。此外,北美分布有24种,欧洲分布有9种,大洋洲分布1种。杜鹃花属种类多,差异很大,有常绿大乔木、小乔木,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。
杜鹃花分落叶和常绿两大类。落叶类叶小,常绿类叶片硕大。喜阴凉、湿润,耐寒,多生长在海拔1000-1400米的山坡、高山草甸、林缘、石壁和沼泽地。
药材简介
杜鹃花盛开之时,恰值杜鹃鸟啼之时,古人留下许多诗句和优美、动人的传说,并有以花为节的习俗。杜鹃花多为灌木或小乔木,因生态环境不同,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和形状。最小的植株只有10厘米高,呈垫状,贴地面生。最大的高达20米,巍然挺立,蔚为壮观。
杜鹃花科(Ericaceae)杜鹃花属(Rhododendron)木本植物的统称,花叶均美观。杜鹃花属很大,种类极富变化,约含800种。主要原产于北温带,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、东南亚及马来西亚山区的潮湿酸性土壤,在该处形成浓密的灌丛。本属包括映山红(Azalea)种类,有些园艺家视之为另一属。
杜鹃花的习性由常绿到落叶,由低矮的地表覆盖植物到高大的乔木不等。最早於17世纪中期栽培供庭园观赏者为密毛高山杜鹃(R. hirsutum),高可达1米(3尺)。其他由高仅10厘米(3寸)的席状矮生种到高逾12米的乔木不等,前者如原产中国云南的匍匐杜鹃(R. prostratum),后者如树形杜鹃(R. arboreum)、硬刺杜鹃(R. barbatum)及原产亚洲的大树杜鹃(R. giganteum)。除了映山红种类外,叶皆厚、革质、常绿;花通常筒状至漏斗状,颜色变异颇大,有白、黄、粉红、绯红、紫及蓝等色。
药名满山红。
别名串串红、映山红、迎山红、山丹丹、东北满山红、金达来。
2014-10-1508:45:45